在刚刚过去的第72届金球奖颁奖礼上,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斩获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大奖。关于这部电影,有太多有趣的话题可说,我们之前讲述过关于海报设计采用的负空间手法时提到过《布达佩斯大饭店》,而这部电影最直观又夺人眼球的,还是它独特的镜头美学。韦斯·安德森因其最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而备受关注,电影涵盖20位巨星阵容,还获得了Prada、Fendi两大品牌的赞助,实在让人期待。那么,他的作品又会呈现怎样的偏执规律呢?有些人把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剧照进行了一番调色板般的色谱分析,他似乎就是为HD年代诞生的导演,高对比度、高艳明丽的色彩,平衡对称,注重一切细节。电影画面的色彩搭配,就如同海报设计般华丽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镜头,都是那么精心设计、调配,除了《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还有其他电影作品,在电影画面镜头上也有着专业色彩搭配的风格:
粉红与粉蓝构筑了两个年轻恋人的整个世界,让他们尽管身处于枪林弹雨中,依然能沉浸在甜蜜的MENDL’S甜品世界中。甜品店的纸盒是经过设计的,看上去就煞有其事。
而大饭店大厅的营造,则更是梦幻。老欧洲的氛围:咖啡色、洋红、红金、黄金,无论是装修欧陆酒店还是怀旧咖啡馆都可以参照这个。
我们知道安德森成名已经有一定年份,我们大抵都看过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穿越大吉岭》等同样黑冷幽默、节奏明快的影片都是由他导演的。
这个来自《骑士酒店》(Hotel Chevalier)的画面,主角是詹森·舒瓦兹曼(他可是安德森电影的常客)与娜塔莉·波特曼(她是为了这短片特别客串的)。只有13分钟的《骑士酒店》被视为《穿越大吉岭》的前传,如今我们可以将它视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前戏。
作为一个“作者导演”,韦斯·安德森固执地让他的电影作品充满了其个人的一切品味和怪癖,于是他涉足了电影制作的各个层面:编剧,摄影,美术设计,配乐选曲等等。当然,做“室内设计”也成了重中之重了,他的电影常常是长镜头,或者镜头定格,把人物居中于画面中,而这时候的人物背后的家装,变成了画面的中心,观众顺其自然地把视线从人物延伸到这些本来并非是主角的布景上去。毫无意外地,一切依然是悦目的,你甚至不用把画面定格下来细致领略,安德森已经帮你留足了足够的时间。
我们再来好好看看,观众在看的安德森影片,其实看的都是这个颜色组合:
似乎他永远在重复他的平衡对称美学。安德森自己解释说:“我一直在努力避免重复自己,但我的电影看起来却像是在不断重复。这并非是我刻意所为,我所做的只是想让电影保持个人特色,但对观众来说又具有趣味性。”
他的人生情趣来自于漫画的影响,如查尔斯·舒尔茨的《史努比》对他的《天才一族》和《青春年少》的影响;他向法国摄影家拉蒂格学习取景美学,《穿越大吉岭》是向传奇印度电影人萨蒂亚吉特·雷伊致敬;如今,他用《布达佩斯大饭店》来向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致敬:一个东欧的作家的逃离,也写尽了老欧洲的精准的华丽与“人道主义的最后之光”——古斯塔夫先生先生就好像是茨威格这样的老欧洲绅士,逃难历程也要记得喷上“L‘air de panache”香水,一瓶让人有尊严的香水。
“快看!从电影画面中学习海报vi设计色彩搭配”上的2条回复
不说傻13都不行 还好意思发出来。。。
问他要不要加入拉面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