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的时候,各式各样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很多创业公司似乎已经销声匿迹。在这个投机的时代,越来越少的人肯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了。而今天123标志网跟大家分享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是他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开辟了全新的一条路。
柏拉图曾说过:“明天对于世界而言,永远是一个奇迹。”
在中国商界,就有这样一位极具话题性的传奇人物,他不断打破明天的未知,不断创造着奇迹。他既是顶尖的梦想家,更是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他技术出身,凭借自主创新技术打破日企在电池产业的垄断局面;他跨界进军汽车行业,在奋斗十几年后成为民族汽车品牌的一面旗帜;他吸引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甚至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十三五规划期间,他受到中南海的邀请,成为国家战略“核心智囊团”的一员。

他就是王传福,比亚迪的灵魂人物。最近,在一次比亚迪内部应届生入职大会上,他与3,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分享了比亚迪的成长轨迹。
核心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初,电池产业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中国大陆的电池市场和核心技术却死死地控制在日本企业的手里。王传福看在眼里,心里却不是滋味儿。
“我很不服气!” 王传福暗自下定决心,走出一条自主突围的道路。带着60年代人特有的爱国情怀和一股拼劲儿,刚到而立之年的王传福辞职下海,创立了比亚迪。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除了梦想,年轻的王传福所拥有的,仅仅是借来的250万元启动资金。这对于一个宏大的梦想简直是杯水车薪——当时单从日本引进一条普通的电池生产线的成本就需要几千万元。资金不够技术凑!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王传福拆解了原有的电池生产流水作业工序,重构了一套生产线工序,只用100万元便解决了问题,这让初来乍到的比亚迪在行业中迅速站住了脚。

凭借着专业知识带来的敏锐嗅觉,1998年王传福精准地判断到锂电池将是电池产品的未来。于是,他没有犹豫,这一次带足了钱东渡日本购买生产线。然而,他得到的回复却是:日本企业拒绝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出售自己的生产线,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造出锂电池,更不愿意将核心技术卖给中国人。面对嘲笑和技术封锁,王传福回国后卯足劲儿:造中国人自己的锂电池! 这一决定终于在两年后得到了回报——2000年11月,比亚迪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成为摩托罗拉锂电池供应商,彻底打破日本人在锂电池市场的垄断地位,用漂亮的中国姿态在国际市场上打了一场翻身仗。
然而国际市场利益的争夺,对中国企业固有的偏见,或是恐惧,让这个电池行业稍微展露头角的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有荣誉,还有麻烦。
一时间,索尼、三洋等电池行业的国际巨头都曾试图通过专利诉讼的方式给比亚迪的专利技术找问题挑骨头。可是他们错了,王传福从来都不是一个惧怕挑战的人。
面对“索尼”的挑战,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团队耗时数年,精心准备5,000页证据与索尼PK专利,在日本法院上慷慨陈词,最终在对方的“主场”赢得了专利官司。这在当时迅速成为中国和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大新闻,引发了国内国际很多关于中国技术的讨论,也激发了很多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
“比亚迪与索尼战斗到底的行为更加重要,其意义甚至超越了胜利本身,要有与巨头掰手腕的勇气,更要有战斗到底的决心。我们要用实力去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谁也别打歪主意。”这段打国际官司的经历在王传福看来意味深长,每每有重要的场合,王传福都会动情又有些骄傲地提到这段艰难又充满战斗色彩的创业经历。这一切关乎:坚持和梦想。
后来的故事是,比亚迪在拿下摩托罗拉的订单后,又将诺基亚收入囊中。如今,以电池为核心的IT业务在2015年为比亚迪贡献400亿的销售额,客户几乎全部是全球领导性品牌,三星、苹果、华为等等。

2008年,巴菲特看中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实力和战略愿景,入股比亚迪。
这些成绩更确定了王传福对技术的信仰:核心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让创新随心所欲 2002年,让王传福和比亚迪引以为傲的电池业务已经历了快速成长期。企业遇到了天花板,比亚迪何去何从?
这一次,王传福把眼光投向了即将进入繁荣期的汽车行业。于是,面对无数质疑,王传福在2003年收购了一家位于陕西的汽车工厂。这家工厂几乎拥有“零”汽车技术,仅仅具备汽车生产资质,他再一次决定从无到有的创造。王传福带领团队用10年时间把这家没有灵魂的破旧工厂变成拥有多项自主汽车核心技术的“汽车王国”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比亚迪汽车产业群。
而说起比亚迪,当年有许多人质疑他的品牌质疑他的logo设计,而今天他一一击破了这些质疑。

这次精准的汽车产业布局, 让比亚迪汽车成立初期就分享了中国汽车进入家庭时代的红利,连续五年几乎翻倍增长。 不过,这只是王传福布局汽车产业的阶段性成绩罢了,他要的是汽车行业里的“革命”和“未来”。 在他眼中,未来整个世界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给汽车行业的发展指出了道路:未来的汽车一定是环境友好的,而比亚迪要引领这个汽车行业的变革。这种对于未来汽车的判断,在当时看来有些“随心所欲”。 而对于王传福来说,这却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创新,掌握了电池和汽车的核心技术,难道就不能把两者融合,制造一场革命? “创新”在比亚迪的成长经历里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在有关王传福和比亚迪的报道里多有提及,这个关键概念有几个离不开的词语:打基础、垂直整合、技术鱼池。
“打基础”
“创新一定要有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创新就只是口号或者空谈”。这句话理解上并不难,比亚迪通过掌握最核心的汽车技术,再加上电池、电机、电控技术,进行整合、集成、再创新,就形成了比亚迪一系列的新能源产品,电动车、电动叉车、电动大巴、储能系统等等都属于“打好基础”的产物。 所以在比亚迪,就算是“贵一点”,关键技术也要选择自己做。一个变速箱软件,买博世的要1000元,自己做要1500元,选择后者。这种看上去有些笨拙的方法,确是一步高招儿——把命门和控制权攥在自己的手里,在技术上不受制于人,也为“随心而动”的创新有了更多可能。 这一点,任何一家公司,哪怕是奔驰,都做不到。 “集成创新”与“垂直整合”制造“产业革命”
在王传福的字典里“集成创新”和“垂直整合”不可分割,两者将不同产业间的横向集成和产业内部的纵向整合“无缝对接”。 这也正是比亚迪真正让竞争对手惧怕,但却无法模仿之处。 传统的汽车行业里一部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于多家供应商,甚至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往往来自于三个供应商。所以企业要想真正创造一点新的东西,就需要把几家公司揉在一起,反复探讨、打磨,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汽车行业近百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技术变革。 而比亚迪就可以轻松做到。 第一,比亚迪掌握整条汽车产业连的核心技术,可以“随意”提取,作为创新组合的“材料”。
第二,比亚迪在内部的管理机制上也给创新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比亚迪,几个事业部的总经理可以很容易的聚集起来,开会讨论,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第三,王传福本人带动的创新文化也给创新插上了一双自由的“翅膀”。王传福曾经说过:“在这里,我可以跟你们拍胸脯说,且先不谈费用,不谈赔偿,这些东西我买单,你们放胆去创新就行了!” 所以,在比亚迪,只要有创新的想法,都可以大胆儿去干。这是一般企业做不到,也不敢说的。
而“集成创新”则更像是横向创新。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连接,技术与技术之间的连接,都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比亚迪的核心技术足够多,创新机制足够灵活,集成创新并不难做。
一纵一横,让比亚迪制造了从传统汽车到电动车的“革命”。
“技术鱼池”
这个概念也带有鲜明的王传福色彩,更像是对核心技术和创新概念的升华。 “从技术层面,我们有很多鱼池,创意就是里面的鱼,我们有很多条鱼。新能源汽车只是其中的一条大鱼,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大鱼。” 这种说法也不禁引发人们对于比亚迪未来产业布局的猜想,将有哪些鱼跃龙门上演?再书写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动人童话? 责任与梦想 如果说比亚迪最初进入电池行业是对产业趋势的判断,进入新能源汽车是实力积累和对未来环境发展判断的结果,那么今天比亚迪的产业布局则更多了份梦想与担当。 “我们不要皇帝的新衣”
在王传福眼中,什么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在很多国家,由车祸引发的死亡往往比由疾病引发的死亡还要多。”王传福说到这里有些动情,“60%的车祸都是汽车失控造成的,比亚迪的最紧要的事情是要去解决汽车失控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电动车显然比传统机械车占有先天的优势,电动车响应靠“电”,反应速度以毫秒计算,机械车响应靠“油”,反应速度以几百毫秒计算。制动、转向,智能操控,电动车都可以依托更多的以“电”为核心的高度集成把反应时间缩短,把危险降低。 同时,通过四轮控制,通过车身姿态的调整,通过整个系统和软件的协调,保证车辆平稳也是比亚迪一直在追求的,这是安全的基本保证。 千方百计的让汽车安全,在比亚迪看来才是最实在的事儿。而对于“无人驾驶”这种看似炫酷的技术,在比亚迪看来,现阶段还是“皇帝的新衣”,“我们先不穿”。
“绿色梦想助力产业升级”
今天的比亚迪有三大绿色梦想:太阳能、储能和电动交通。 这三大绿色梦想环保标志设计里埋藏了许多王传福的“责任和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 让老百姓省点儿钱,让老百姓少吸几口雾霾,这是王传福每天都在算的“小账”。 长远来看,能源安全更是一个国家高度战略话题,王传福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三大绿色梦想为国家贡献份力量。“我国目前进口油的比例已高达60%,一旦石油输入出现意外,对国家战略安全将产生潜在危险。”这是比亚迪算的“大账”。 而这一大一小两笔“账”,也帮助王传福在产业布局上完成一步又一步的升级。 “太阳能最干净、最公平,而且取之不竭,中国只要1%的沙漠面积投上太阳能电池板的话,发的电足够满足整个中国能源供应需求。”太阳能是比亚迪的第一大绿色梦想,尽管在过去数年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这是对子孙后代利好的事,王传福选择坚持。 经过多年研发比亚迪现有的太阳能技术已经能通过独特多晶硅工艺,并辅之以另外一种独特的技术将太阳能储存起来,将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到与煤气相当,实现了王传福最初的设想。

这就是储能技术——把太阳能、风能产生的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随意使用,这便是比亚迪第二个绿色梦想:储能。 2015年,比亚迪把不少储能设备卖到了美国,攻占下当地50%的市场份额,打下了美国的“半壁江山”。 至于比亚迪的第三个绿色梦想——电动交通,比亚迪的成绩已是有目共睹。比亚迪电动车2015年全球销量超越特斯拉居世界首位,电动大巴销往全球200多个城市,向世界输送着中国实力,传递中国梦想。 对,王传福在战略判断上的嗅觉极其敏锐! 2015年,王传福作为唯一一位民营企业家入选“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参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成为中南海的智囊。 对青年人的期望 王传福在演讲的最后提出了几点对年轻人的期望:谦虚、吃苦、好学。 这看起来在每个企业都是需要的,而在比亚迪,王传福更多的强调的是基础和实力上的“再创造”。这仿佛与比亚迪对技术的崇拜一脉相承。而比亚迪也在给员工创造更多:亚迪村(约一万套远低于市场价的员工公寓)和比亚迪学校(覆盖幼儿园到中学)体现着这个公司对员工的关爱,而员工的绝大部分都是应届生培养而来,这也给每个新比亚迪人足够的职业想象。 写在最后:
“比亚迪一直在做对我们的下一代、对我们孩子的健康有好处的事。虽然我们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坚持,坚持就有无限可能。”回首21年前,白手起家的王传福感慨万千。一个对技术信仰到偏执的人,一个对创新追求极致的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怀有爱意的人,足够让人敬仰。
“这个让特斯拉都追随巴菲特都投资的创业公司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上的9条回复
超载鸡终于来了,赶紧买买买。
大鱼追赶导致小鱼受惊,因而跳起来避祸。。窝次啊奥呢玛的
好东西 谢谢分享
三段式的 不喜欢
呵呵 北欧历史还靠神化和荷马史诗呢 也不见你去BB?
卡吧人(ji)士(lao)
所以四年一选举多划算啊,四年一次重新要价
刘北习名字变蓝色了。。。!
确实是,没加咖啡因和焦糖色,以及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