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波普艺术,可能有的小伙伴觉得很陌生。但提及玛丽莲梦露以及番茄罐头鲜艳配色的图片,你一定能勾起点回忆。今天就让123标志网带你一起看看波普艺术是如何以他的形式影响着现代设计的。
波普艺术出现在英国和美国的五六十年代,艺术灵感来自流行文化的日常现实生活,波普艺术从而出现在大众视野。
很多艺术家开始质疑,精英文化和传统艺术难道要靠影音和媒体才能发扬光大吗?事实证明,影音和媒体的确可以更好的把这些经典的艺术呈现在大众面前。
饱和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生动的日常物品和生活中的人表现了二战后大家乐观、富裕、唯物主义、休闲和战后社会的消费水平。一切的一切都是积极向上的。
而我在这里就给大家说说如何把波普艺术运用到我们设计中的10种方法,说的不好,大家千万表嫌弃~~
01、消费和唯物主义的主题
首先,让我们放下对波普艺术的真知灼见,无论是赞同或批判资本主义,艺术家描绘的富裕和著名的唯物主义都是对战后社会丰富的想象而已。
因此,知名品牌的广告包装就开始从波普艺术的想象中着手了!
上图是设计师Sciencewerk为一个主题商场做的一系列的VI设计,插画的灵感来自“百老汇”大街的忙碌而又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这样的主题商场连我都忍不住想去蹦跶一下,可惜木有经费,哪位好心的朋友赞助我一下下~~
上图呢是由Adrian & Gidi工作室设计的一套很棒的百老汇风格的化妆品海报,其中的包装和品牌名称都十分抢眼,瞬间就成了海报中的主角。该工作室有个网站,上面放了他们的所有设计和摄影作品,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02、迷恋名利和名人文化
波普艺术的第二个主题是名利和名人文化,当然今天依旧没有改变,就像好莱坞,电影,电视,杂志,报纸依旧蓬勃发展的今天,带动艺术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说的,“在未来,每个人都会成名十五分钟。”
当然,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名人效应是要消费的,不像现在的网红稍微搞搞笑拍个自拍就能火一样,那时候的名人可是很了不得的。
而当年波普艺术的代表名人非玛丽莲梦露和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莫属了。
设计师在设计这个意大利时尚杂志封面的时候,把东西方艺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海报设计封面中女主角的打扮更是神似玛丽莲梦露,一股浓浓的波普艺术风迎面而来。
而上图中的玛丽莲梦露系列也为Tatler杂志提供了灵感,饱和的颜色,明亮的画风,一下就彰显了剑桥公爵夫人亲民的气质。
03、向媒体借
名利和消费在二战后如此被大众媒体推广后,艺术家们又开始了他们启示与借鉴的艺术创作之路。
他们借用一些电视、杂志中美观的视觉素材,做成漂亮的漫画海报效果,这样的海报具有很强的产品和人物特色。
上图是由设计师Michael Hendrix利用各种杂志和报纸中的素材创作的一张政治海报,图中清晰的颗粒覆盖着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普朗的口号:“让美国再次戴上伟大的帽子”。但图中女主角眼下的黑眼圈暗讽候选人煽动暴力,嘲讽意味十足。这虽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画面,但是创作风格值得大家借鉴。
上图是安迪·沃霍尔设计的坎贝尔汤罐头,这套产品包装设计据说影响了时尚界,与闪闪发亮的珠宝打配合,从此打破了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之间的壁垒。
安迪·沃霍尔在1962年的时候便创作了这一系列波普艺术设计。然而当时第一次展出的时候,却遭到了各种嘲讽和无视,可时至今日,这套设计却成为经典,曼哈顿的名流甚至经常穿着印着罐头图案的礼服穿梭于名利场中。
04、展示平凡的物体
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可以是平庸的、平价的、无处不在的,比如人们每周需要购买的生活用品、厨房用品和清洁用品等等。
而高大上的设计同样也适用于这些平价的消费产品;看,安迪·沃霍尔不是给咱们开了一个好头吗?罐头同样可以很洋气,不是吗?
汉堡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食物,而设计师Kissmiklos则想利用高端艺术和街头食品的结合给汉堡来一个华丽丽的转型。
05、扩大和重复的对象
为了推动产品的消费,主题和设计可以是任何题材、任何风格。但是反遭艺术家们的嘲讽,常见的形式就是司空见惯的物品被放大到巨大的比例和不断重复的广告轰炸。这也让我想到了优衣库的广告轰炸,不过效果还是很喜人的不是吗?
这个口香糖的包装设计是不是很有趣,口香糖还未取出的时候就像是一排逼真的牙齿,又好玩又好看。
设计师Wei Yi Boo的这一组设计不但重复了标志性的棒棒糖图案,而且风格也与玛丽莲梦露系列神似,也同样借鉴了波普文化。感觉米老鼠都要被玩坏了~~
写了五条,我也是伐木累了,决定过几天继续写,先上这么多吧,之前有朋友评论说希望把说到的设计师的链接都加上,这次我就加上了,大家都可以打开看看,很多作品我也是爱到不行,不过有些网站可能需要翻墙才能看,所以你们打不开也表怪人家,反正我是翻了墙的,至于用的什么翻墙软件,呵呵,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06、从上下文分离材料
在许多情况下,流行艺术就是删除多余的情感(比如去掉多余的背景),上图中由安迪·沃霍尔画的这个超大的水果静物—香蕉,则没有加上多余的背景,是不是显得干净时尚很多。
所以呢,设计不一定非得加上背景才是一幅好作品,单独的主体也可以表达作者想说的话。
这张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在1945年拍摄的“时代广场的VJ Day”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黑白照片,VJ Day也是日本投降后美国大肆庆祝的日子。
而希思黎的专柜窗口上由Van Orton Design工作室根据“时代广场的VJ Day”所设计的波普艺术风格的插画,其中饱和的色彩和线条感使插画变得复古且艺术。
上图中的海报由Twice工作室设计,该设计融合了波普艺术的审美方式,其中明亮饱和的色彩和大胆的黑色线条,还有看起来像卡通人物的形象放大到几乎抽象的比例。
07、使用图像拼贴
波普艺术的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添加适合或不适合的图像,其中很多图像素材是在杂志、漫画、广告中的一些图形。
希思基伦是一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设计的海报使用各种图形素材进行叠加和着色,而在创造的同时又注意和产品服务相关。
08、重现,叠加,重复,并结合图像
无论是拼贴、重复还是通过创建各种图像的复制、叠加等等方式都可以达到波普艺术的视觉效果,就看你如何运用了。
我在这里呢主要是想结合图像来反映战后社会的日常生活,给大家看看战后人们主要发现和迷恋哪些元素。
上图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用三维漫画的扁平物体与真实人物相配合,形成了一个漫画风格的典型波普艺术风格作品。
设计师mojoko设计的海报采用大量的红色花朵和很多熟悉的东西方面孔(多啦A梦啊、铁壁阿童木、海绵宝宝、白雪公主啊,都是我童年的回忆啊,你们认识多少?)组合成一张创意海报,是不是瞬间坠入儿时的回忆?
09、用饱和的色彩
战后很多饱满颜色的设计传达了人们乐观和富足的生活,波普艺术的艺术家们创造了这些生动的霓虹色效果。
上图的包装设计是不是颜色非常饱满丰富,尤其是放在货架上非常打眼,饱满的绿色、黄色、粉色、紫色、红色、蓝色等等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是不是也不繁琐?
设计师kissmiklos根据流行漫画艺术进行涂鸦设计,明亮、饱和的漫画插图是不是也极具个性?
10、使用清晰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
同样,干净的线条,大胆的轮廓,和鲜明的色彩也是熟悉的流行艺术特点。许多艺术家开始在商业世界从事艺术事业,比如上图丝网印刷出来的漫画。
还有上面的银行卡,它看起来是不是像罗伊·利希滕斯坦的名画;这样你的银行卡别说你不想拥有啊。
上面的果汁包装设计也是运用了简洁的线条和强烈的颜色,每个包装分别代表了果汁的各个口味。
轮到你了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像波普艺术和许多现代设计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色彩丰富的波普风,又悄悄刮起了一股复古潮流”上的10条回复
哈哈,离校长还远的很呢,不过正瞄准这个目标,20年之后吧
上楼梯抬头一看,吓得变成了基佬
叨叨呀,我老喜欢看你们的节目了,笑的我呀,鼻子不是鼻子了,眼睛不是眼睛了,嘴巴更不是嘴巴了,你们说咋办呢?
在这个高度互联网时代,在西人发明的互联网上泡了这么多年,老夫要还在那种高墙深院里没走出来,都对不起老爸老妈给我的智商,更对不起人类文明。
万 c部 A 片 高c清 国产.日韩 hTTp*********uVU.cc***ir7q
两集一起看了
倒是觉得,越做这种无脑黑的图,越是显得没自信…学学人类任饭,安心玩自己的游戏去~
月饼比较喜欢莲蓉双黄,讨厌鲜肉、豆沙、火腿、冰皮、椰蓉、枣泥、五仁……好吧其实我只喜欢蟹黄/蛋黄月饼。
什么???????????????????????????????
美国军费支出最大,中国这么干不知道那些文科生公知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