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你一定跟123标志网的小编一样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超市这么火爆?其实呢,这间超市里卖的所有的零食小吃都是空的只有包装盒,原来这是一场关于“空虚”的行为艺术展览。
选择障碍的,不障碍的,需要购物的,不需要购物的,都爱逛超市。总之,我是一个超市爱好者。面对超级市场精心理货而成的整齐货架,满足感就自然而生,哪怕是需要浪费巨大的时间在于选A还是B的纠结之中,也似乎是合理的。而隐藏在超级市场背后恰恰是商品经济背后流水线生产产品最直观的视觉呈现以及物质过剩状态的最真实写照。徐震也爱超市。
“徐震”品牌将从2016年4⽉8⽇起,在上海市愚园路向公众呈现备受好评的艺术项目—《徐震超市》。自2007 年首次展出,超市项目曾先后亮相于美国的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纽约 James Cohan 画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香格纳画廊、韩国首尔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美术馆。
“徐震超市”从外表看,是一间典型的中国连锁超市;标识鲜明、分布密集、全天营业、为消费者提供一切必需日用品。然而所有店内商品,虽然外观与普通商品没有分别,里面却是空的。包装上找不到拆封的痕迹,来访者也无处得知商品是如何被“掏空”的,为什么看起来没有区别的货品里面却是空的。通过寻找现实中的空虚,来唤起观者对于自身精神内在的空虚性的思考。
2007年,超市以“香格纳超市”为名,首次亮相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之后先后在纽约James Cohan画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香格纳画廊、上海龙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美术馆展出。在超市的第九次亮相中,正式更名为“徐震超市”,并第一次出现在现实生活的街角——上海愚园路1386号(近定西路)。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展览现场,2014,UCCA 北京 中国
这并不是徐震与超市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早在1997年,徐震就与杨振中、飞苹果一起,在上海策划“超市展”,将租来的商城空间改造为临时超市,将售卖艺术家的小商品和展场空间结合。这种对于超市结构的模拟与运用,及对商业环节的流通与消费讨论成为一种先行的实践。
徐震艺术大展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5
在“徐震超市”中的东西被设置成只剩完整的包装,内在空无一物,按照当地货币的日常物价销售。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着产品内部被掏空而完全抽离,试图“强行”按照既定的商品价格来销售。观众既要对发现商品“被掏空”做出反应,又要面临是否接受游戏规则,为这样的商品买单的选择。尽管徐震个人的艺术家身份已经隐藏于“没顶公司”及没顶公司下属的不同品牌包括“徐震”品牌之下,但“徐震超市”之中的商品,并没有将个人品牌强化置入,而是延续了日常物的既有品牌,这又指向另一个问题——观众购买的是否是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杜蕾斯(这是“徐震超市”中畅销榜的前三名)的品牌价值?
“徐震超市”最早叫“香格纳超市”。在2007年的迈阿密艺博会上把香格纳画廊的展位上开了个真实的超市,把超市里面的产品内容拿掉。有营业员收银,每个产品按照当地的货币原价出售。此后“香格纳超市”经常出现在各个展览和活动中出现。2016年,为了推进“徐震”品牌,“香格纳超市”正式更名为“徐震超市”,也是第一次在社会公共空间作为超市出现。其实大家关心的只是超市的概念。
之前都是在艺术空间做这样的项目,大家一进去就知道这是一个艺术项目。现在想试试大众的接受度,认为大家比想象中更加开放、接受度更高。当然,从早上开门至今,很多老太太摇着头出来,但徐震觉得蛮好的。因为生活需要一点不能被理解但要慢慢去接受的东西。同时面向的受众群不同,“徐震超市”在功能上比原来的“香格纳超市”更现实,功能更完整,完全是一个经营中的真实超市。
徐震超市开业的第一天,上午只有几位外国顾客来精挑细选了几个商品,并未见到有中国顾客购买。但徐震先生并没有觉得失落,因为他认为专业的人会络绎不绝地过来;并且本身这就是一个艺术碰撞的化学反应;不能让所有人都认同,但也绝不是被所有人否定的。而这次将以前总在艺术展上出现的作品投放到实体经济中来,就是想去验证“大家比想象中更加开放,接受度更高”的想法。并且,他也认为“大家需要一些平时不能理解但要慢慢去接受的东西”。
顾客A:这个超市应该早几天开业,在愚人节的时候。
顾客B:空盒子?谁会买?
顾客C:对面的华联超市6月底就关了,你们到时候生意会很好。这附近没有菜场,如果卖菜就更火了!
顾客D:东西拿出来了,怎么封上的?
……
大家有没有心动?要是在4月1号就开店小编一定买上两件送给来123标志网设计logo的朋友们聊表心意啊!
“徐震超市 — 这间超市的商品一开门就都卖“空”了”上的2条回复
我觉得骑士幻想夜最后的大结局配上see you again同意的赞一个!!!不同意的回复1。。。
上来就骂是典型的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