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123标志设计博客123标志设计博客
  • 🌏 官网首页
  • 🍱 LOGO定制套餐
  • 🤖 LOGO生成器
  • 🌏 官网首页
  • 🍱 LOGO定制套餐
  • 🤖 LOGO生成器
分类
LOGO参考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

  • 文章作者 sherry
  • 发布日期 2016年5月19日
  •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有2条评论

在国内外logo设计中其实有很大的差距,就像Google、Instagram这样的公司,换一个logo经常就是人尽皆知,但是国内的许多品牌换logo可以说得上是“偷偷摸摸”,可能换了一两天我们才发现。接下来就让123标志网帮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国内外公司在换logo这件事上差距这么大吧!

创业公司的logo设计通常不是企业初创期最重要的事之一,Google的Logo是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自己设计的;Twitter的小鸟Logo只花了15美元;Medium最初的Logo是一个中规中矩的M,而Uber是个U;这些公司都秉承实用主义,但不妨碍它们飞速增长。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5

Google最初的Logo

2015年以来,Medium、Uber等一些明星创业公司走过了初创期,开始在融资、增长之外考虑更多诸如企业文化、未来愿景的事;在变化是最大不变的科技行业,新的设计潮流、规范也经常在很短时间内流行;换一个新Logo,对这些公司来说顺理成章。
但Logo如同公司的脸面,所以当公司做大之后,都会对Logo进行改造,设计周期经常以半年起步,设计费也令人咋舌。不过,用户评价并不与设计费成正比,新Logo还经常遭遇吐槽甚至谩骂。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骂新Logo?怎么防止花了大价钱的Logo被骂?中国的科技公司又是怎么做的?

总想搞个大新闻的设计部门

“Logo重新设计也遵循二八原则,新Logo一发布,80%的人会讨厌它,只有20%的人会喜欢。”Twitter前设计总监Doug Bowman如是说,这符合人类的天性。
不过,设计师的天职就是对抗这种天性。Uber第一位设计师Shalin Amin入职时还是“临时工”,4年后,他带领的设计师团队达到了150人,他当然不会再满足于只是设计一下宣传材料、摆摆按钮,实际上,两年前,他就向卡兰尼克提出Uber需要改变形象。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4

Uber和Medium的Logo演化

设计新Logo时,随公司一起快速成长的设计师往往信心倍增,他们更愿意尝试更冒险的设计。Medium特立独行的斜体M,Instagram超级大胆的彩虹配色,每一个像素都是设计师的内心:“我们最大胆,我们最厉害。”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11
人们天性不爱改变,何况是巨大的改变。
不过科技公司有一个好,能够快速听到用户的声音。在被骂声质疑以后(有时甚至是提前预防),这些公司会立刻把自己“艰难的”设计过程分享出来。
比如,Medium说自己尝试了各种M造型;Uber一个中国版的Logo配色就参考了30幅最有代表性的图片;Instagram更是在做了一版扁平化的Logo后推倒重来,又尝试了无数种新的可能。
不过,越是这样,新Logo被骂得也越惨。科技公司的Logo设计面对的是普通的用户而不是专业设计师,在这几个例子中,设计的传承性和统一性从来不是新Logo考虑的重点,而这恰恰是用户感受最直观的东西。

好的Logo设计要考虑历史行程和实用性

虽然各家公司的新Logo千差万别,设计时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但总结起来,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1.把衬线字体改为非衬线字体;
2.Logo中的单词、图形更加简洁;
3.跨平台、跨屏幕被认真考虑。
做个小科普,下面这张图就是衬线字体(serif)和非衬线字体(sans-serif)的区别,黄色的部分极为装饰性“衬线”: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1
衬线字体正式、传统,而且被认为在印刷读物中更容易阅读。但是在屏幕时代,代表活泼、轻松,而且更便于显示的非衬线字体越来成为主流。
Google的例子很好地代表了这个趋势,它不仅把Logo改为了非衬线字体,还做出了一个动态版Logo: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6
新Logo俏皮、活泼,更重要的是它更多出于实用角度:4个动态圆点可以表示语音输入中“正在倾听”的状态,或者是搜索加载过程;简单的大写字母G可以灵活地用在小屏幕上。
所以,相比其他几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堆砌“飞机稿”博同情的行为,Google新Logo尽管改动也非常大,但因为和旧的Logo一脉相承,背后逻辑也更说得通,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闷声发大财”的中国公司Logo

近年来,好几家中国科技公司也纷纷改变了自己的Logo,包括滴滴出行、乐视、苏宁易购、魅族等。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2
中国科技公司的新Logo也有一些规律,比如,强化英文或图形,弱化汉字;有英文字母的Logo也开始去掉各种装饰元素,采用等宽、方正的无衬线字体。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科技公司开始更多地考虑国际化和设计潮流的变迁。
不过,和美国科技公司一般由设计团队出来详细讲述换Logo的初衷不同,中国科技公司或是闷声不提,或是在提到自己的新战略时顺带说一下新Logo,基本没有公司会从设计角度谈起。
滴滴新Logo的说明已属不易:
新的Logo是字母D和笑容的巧妙结合,代表了滴滴的“美好”愿景。和原先的Logo小车温暖的笑脸一样,这正是我们一直希望传递的理念—滴滴一下,美好出行。D的设计同时也象征抽象化的道路,这代表出行行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进一步解放城市道路资源。颜色上延续了滴滴原有的品牌色桔色。标识右上角的缺口,表明了滴滴追求极致、永不满足的文化,我们追求完美,永远都觉得“差一点”,对用户的体验感受永远也都觉得“差一点”。
当然了,设计师的话语权不够是很多中国公司的通病,不然,如果由设计师主导,我绝对不信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3
这个时候,即使有机会出来阐述设计理念,我觉得设计团队也会选择“闷声发大财”。
 


← 无印良品的优秀设计不仅仅表现在了产品上,还表现在了这些精致的宣传设计中 → 如何通过掌握设计原则来快速的提升设计技能

“为何Google换logo人尽皆知,国内互联网公司却如此低调”上的2条回复

新用户198856说:
2017年4月10日 下午10:45

冲失昴就是赤井,动漫里面也有滴

新用户295074说:
2017年4月20日 上午5:44

疯狗,把自己喷的粪自己吃回去:你是sb


评论已关闭。

© 2025 123标志设计博客

由WordPress强力驱动

返回顶部↑ 向上 ↑